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数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2023-S-71
申报单位
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
推荐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一、工程简介
建设和运行模式
EPC
投运时间
2021年12月
工程示范点
朝阳区是中心城区的重要排水尾闾,河湖水系众多,河流主要包括清河、温榆河、北小河、坝河、亮马河、凉水河、通惠河和萧太后河,河流总长度约217公里,上述河道贯穿水系环境复杂,涉及国考、市考断面8个,水生态环境改善任务重,难度大。本项目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境内的入河排口进行排查溯源,实现了入河排口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多频次、多点位监测,掌握了强降雨等因素对河道水质的影响,为保障朝阳区境内国考、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提供了数据支撑。朝阳区入河排口动态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朝阳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分析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达到精准治污的目的,实现智慧化监管。
工程规模
本项目完成11套光学法微型站、2套国标法微型站、13套水量自动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13个标志牌建设,1套入河排口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工艺流程
1、排查溯源
朝阳区入河排口排查采用遥感排查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移动端入河排查APP规范高效地进行现场排查,将相关数据、现场照片及视频直接录入上传,并进行审核。通过现场实地巡查、管网溯源、责任主体单位核实的方式,完成有水排口的溯源工作,对于人工无法查实的暗管等情况采用水下机器人溯源,并形成污染溯源图件。
2、规范化建设
在入河排口附近设置标志牌,在重要河流或重点入河排口安装13套在线监测设施,包含水质自动监测设施、水量自动监测设施及周边视频监控装置。采用4G通讯传输模块,实现与云端服务器的无缝对接,为监察人员现场检查提供污染报警引导,对实现朝阳区重点水系水质突变时的预警监管、提升水环境监管能力、改善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入河排污口动态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一套入河排口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质水量实时监控,排口周边环境实时显示,实现监管预警“零时差”。
运行效果
本项目针对朝阳区涉及的24条河流及10个湖泊进行了沿岸排查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朝阳区入河排口的“查测溯”工作,结合数据形成朝阳区入河排口台账信息表、河流(含湖泊、水库)汇入支流信息统计表,同时完成北京市入河排口一口一档系统信息上传。
根据项目要求,建设13套水质水量监测站和视频监控,满足监测点位的水质、水量的实时监测及周边环境监控。设备安装完成后,按照要求完成数据建模、调试优化、运行期数据比对等工作,运行过程中设备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设备可以对朝阳区水质变化起到预警作用,对水质超标提供报警功能,为相关执法人员提供行动依据。
二次污染控制
本设备不产生污泥、飞灰、炉渣、废气等二次污染物,废液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运行情况
通过对13个监测站点进行数据建模、调试优化、运行期数据比对等工作,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碳减排效果
利用太阳能对光学法微型站设备进行供电,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碳排放为零。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 |朝阳区入河排口污染溯源及动态管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