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重庆:研究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全规范 加快三网融合、推动充储泊一体化试点

重庆:研究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全规范 加快三网融合、推动充储泊一体化试点

2023-09-0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64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9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重庆市经信委表示将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支持市绿能公司发展,研究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全规范,加快三网融合,推动充储泊一体化试点。加快整车电池回购、电池梯次利用、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探索,全面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产业发展业态。详情如下: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9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田水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99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22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正加快推动全市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汽车产量达209.2万辆,增长4.1%,占全国比重为7.7%;完成产值4514.6亿元,增长1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36.5万辆,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汽车产量比重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增至17.4%。
 
  二、建议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延链补链为抓手,切实提升产业能级。
 
  1.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一是形成了市区联动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切实提高招商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和资金到位比例。同时建立了全市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库,会同相关区县滚动推进176个重点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实施。
 
  二是进一步加快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招引力度,成功签约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吉利12GWh动力电池、中国长安线控底盘及轻量化、赛力斯三电系统零部件总成、文灿一体化车身生产基地等项目,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撑力度。
 
  三是高位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统筹场所、场景、企业、人才、生态“五大关键”,积极引进汽车软件企业,成功签约大陆集团软件及系统研发中心、长线科技等重点项目,持续提升汽车软件本地水平。
 
  2.大力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筹划建设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探讨围绕长安汽车和赛力斯建设专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区。
 
  二是实施赛马机制,启动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两江新区等13个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利用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围绕新能源部件、智能网联部件、汽车软件及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三是加强川渝协同合作,以高竹新区等重点园区为桥头堡,打造转型升级合作新名片,高竹新区内90%的企业在为重庆汽车产业配套。
 
  四是持续推动“成渝氢走廊”提质扩容,两地新增氢燃料电池汽车近150辆,新建加氢站9座,现已累计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567辆,建成加氢站24座,汇聚制储运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两地共同启动“成渝电走廊换电重卡”项目,在成渝高速打造全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走廊。
 
  3.持续营造产业生态。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专项规划》和《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布点专项规划》,为全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利用已有场地资源进行充换储一体化能源站建设试点,目前铜梁区、江北区已先后完成光储充示范站建设。
 
  二是积极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两江新区三个智慧交通样板区开展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应用,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落地发挥实效,在内河港口、保税港区探索开展无人轻卡、集装箱卡车测试,拓展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三是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究编制《重庆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整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动力电池评价监管体系。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切实激发发展活力。
 
  1.在人才引育方面。
 
  一是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和“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汽车等产业高层次人才予以激励支持,累计68名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入选“鸿雁计划”。
 
  二是采用多元方式引才,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等系列引才活动,为包含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引进1.5万人。
 
  三是支持创新主体引培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汽车+IT+通信”等领域复合型人才以及产业战略发展型人才,近三年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1人,2022年引进高端人才8人。
 
  2.在平台建设方面。
 
  一是依托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等平台,聚焦精准选种、系统育苗、广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力培育国家“小巨人”企业、合力培育上市企业;2021年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占全市工业研发投入的27.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高于全市工业1个百分点;推进“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倍增计划”,汽车行业累计认定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2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
 
  二是深入强化技术创新顶层设计,编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步路线图》,开展汽车核心软件技术图谱修订工作,为我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顶层设计提供引导。
 
  三是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帮助长安汽车获批牵头建设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智能汽车安全原始技术创新策源地。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以“研究中心+产业化公司+汽车软件学院”模式在科学城正式落地;引进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在西部科学城落地建设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汽研牵头建设国内首个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是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联合创新,全市汽摩行业已累计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3个。
 
  3.在融合创新方面。一是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成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8个;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市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二是成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有效打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间链条。三是大力推进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数字技术领域新职业专业技术培训6320人次,将包括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在内的相关技能劳动者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四是推动长安汽车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腾讯、博世等高校和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克关键技术;与中国汽研、中科芯共建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汽车领域仅有的两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
 
  (三)以品牌打造为抓手,切实提高价值影响。
 
  1.大力提升品牌影响。
 
  一是注重塑造“重庆造汽车”的科技形象,引导长安汽车、赛力斯等企业发展“新品牌”“新生态”,实现品牌和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长安汽车深入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以及“新汽车、新生态”战略,推出全新数字纯电品牌“深蓝科技”和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并打造了全球化的情感智能高端品牌——阿维塔。小康工业正式更名为赛力斯,开展跨界业务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了赛力斯华为智选车型。
 
  二是加强对汽车行业企业的指导服务,鼓励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意识,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之路,不断打造核心产品和品牌,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376家汽车行业企业被认定为“隐形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引导和鼓励全市汽车行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目前,全市汽车行业企业已建成数字化车间235个,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32%;建成智能工厂35个,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27.6%。
 
  2.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一是印发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国率先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和运营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道路测试与应用条件、道路测试与应用申请流程等具体内容,有力推动我市智能网联先行先试工作的开展。
 
  二是积极推动中国汽研在测试评价、车路协同、前瞻技术、软件开发、数据仿真、装备开发等领域参与标准制定,目前已牵头和参与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场地试验方法及要求(GB/T 41798-2022)等140余项标准的制定,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12项、团体标准103项、地方标准7项。
 
  三是支持长安、赛力斯等企业聚焦新能源换电、智能驾驶、车端网联等重点领域,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与百度等跨界企业协作,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长安汽车主导首个中国汽车多媒体国际标准ITU-T F.749.3《汽车多媒体网络用例及要求》,为我国智能汽车、车联网和车载信息服务产业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3.持续加强品牌营销。
 
  一是积极推进长安汽车等整车企业进军新领域。长安汽车正在打造充满前瞻创新的“汽车机器人”,同时利用“元宇宙”“数字藏品”等以科技为支撑的新概念、新形式焕活艺术市场,为广大用户提供科技感、沉浸感的全新收藏体验,搭建了与年轻用户沟通对话的数字桥梁。
 
  二是加快零部件企业的集聚发展,推动成立全球领先的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团,实现产业链聚合发展、技术开发共享、完善配套体系和投融资支撑,推动零部件品牌向上发展。
 
  三是积极开展网约出租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巡游出租领域换电车型示范运营、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展、重庆车展等多元化活动,开展高频次的宣传引导,助力品牌营销。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坚持补链强链,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上跑出新速度。
 
  一是推动整车企业做大做强,支持长安汽车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力争到2027年进入全球汽车集团销量前十,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支持赛力斯打造中高端电动车品牌,尽快实现百万辆级年产销规模;支持长城、瑞驰、华晨鑫源、庆铃等企业持续扩大细分市场的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进一步梳理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优势和短板、弱项,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协调机制,组建专业队伍,通过以商招商、场景招商等方式开展专业招商,有的放矢加大招商力度,实现补链、强链、延链。
 
  三是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优势,用好成渝汽车产业供需对接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园区,提升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承载能力。
 
  四是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规划,支持市绿能公司发展,研究制定充换电基础设施安全规范,加快三网融合,推动充储泊一体化试点。加快整车电池回购、电池梯次利用、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探索,全面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产业发展业态。
 
  (二)坚持技术引领,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上迈上新高度。
 
  一是支持长安汽车完善“六国九地”全球研发体系,赛力斯建设汽车研究院,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核心部件开展技术攻关,并牵头申报新能源汽车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支持中国汽研、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推进成熟技术商业化装车应用,同时大力引进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或企业来渝设立研发基地。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支撑,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平台培育,加快布局建设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高校联合科研机构、企业等创建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战略研究基地、科普基地,夯实科技引领支撑点。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融合发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联合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校与科技型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切实落实人才引育相关政策,抓实开展人才服务,通过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培育等方式多元化引才,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三)坚持品牌打造,在提升价值影响发展上干出新力度。
 
  一是全面提升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新能源化水平,通过兼并重组、集团化发展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全市整车企业产能利用效率,加快零部件产业聚合发展,推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进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研究院聚焦智能车辆系统、智能安全系统、车联网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参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出台和完善。
 
  三是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树立科技引领品牌形象,强化品牌内涵设计和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作用,利用宣传媒体的舆论正向引导,强化品牌营销推广,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此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签审。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年4月6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neibu.hbchanyelian.com/News-2248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