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出炉

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出炉

2023-10-09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67

  近日,宜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其中,针对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按照“一区多园三基地”布局,巩固现有锂电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26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入达25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锂盐、锂材料、锂电池基地。
 
宜春市新能源(锂电)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根据《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为目标,以锂电产业为重点,跟踪培育未来新能源行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稳链,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全市新能源(锂电)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按照“一区多园三基地”布局,巩固现有锂电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26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入达25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锂盐、锂材料、锂电池基地,构建以宜春为链主城市的锂电供应链集群,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链向中后端延伸,提高锂电池材料、锂电池、锂电池应用等环节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力争达到70%;培育百亿级企业6家以上,其中锂电池企业不少于3家,锂电池产量超过150GWh。
 
  智能水平显著提升。打造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智能生产线,锂电池领域推广生产制造执行流程数智化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锂电池全生产周期能耗智慧化管理,对锂电材料和回收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企业管理体系变革。
 
  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深入实施锂电领域碳达峰行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绿色矿山建设,锂盐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支持锂电池企业开展退役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创新水平大幅提高。依托宜春时代、江西国轩等龙头骨干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围绕碳酸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0%以上,建有创新平台企业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超过3%。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主攻方向:一是保障资源供给。严格落实《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加大锂云母资源开采开发力度;立足锂云母提锂技术基础和优势,延伸开发盐湖提锂、锂辉石提锂的开采和提炼工艺,加快锂盐加工技术储备,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集聚各种类型含锂资源到宜春进行冶炼加工。二是构建产业生态。聚焦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电动工具等细分领域,招引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形成“引进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放大效应;推进宜春时代、江西国轩、比亚迪、欣旺达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释放碳酸锂、锂材料、锂电池产能;利用各级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配置到高性能锂电池材料、全固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重点环节;建设一支专业、契合、高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队伍,形成人才与资本加速涌入、虹吸效应明显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创新引领。积极推动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在宜春设立研发机构,联合“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江西省锂电产业研究院和江西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大锂资源绿色开发、废旧锂电池回收、锂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积极推进锂渣在水泥、混凝土、道路路基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拓展消纳处理途径,以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打造引领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全链条、集群式标杆产业。
 
  发展路径:统筹考虑各县市区产业结构和分布,错位发展,优化锂电新能源产业布局。在区域上,袁州区、宜丰县、奉新县等地以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为重点,宜春经开区着力发展锂电池和终端应用产业,在有省级化工园区的县市区谋划建设废旧锂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壮大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在产业链环节上,重点在高性能正极材料、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加大招引力度,着重在固态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电机电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领域加大培育力度,同时继续保持在碳酸锂、隔膜等环节的领先优势,力争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三、重点任务
 
  着力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建强人才链、厚植资金链、提升服务链,加快推动五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1.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统筹锂资源开发方案、开发规模和开发时序,科学评估开发价值与环境影响,推动应用机器人、5G、无人驾驶等技术规模化开采含锂矿山,支持矿山向无人化、智慧化转型。强化矿山环境治理,所有含锂瓷土(石)矿山开采都按照高标准绿色矿山开采,坚持“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全过程落实生态修复责任。
 
  2. 加紧锂渣利用处理。强化政院、企院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引进先进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做到锂渣中蕴含的有用元素能提尽提,拉长产品链条。推动在宜丰、奉新、万载、袁州、高安、丰城、上高等锂渣产出集中区规划建设符合有关标准、规模相当的锂渣消纳场。
 
  (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能级
 
  1.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调度重大锂电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月度通报,召开锂电专题政企圆桌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宜春时代、比亚迪、江西国轩、赣锋锂业、欣旺达等产业链百亿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志存锂业、永兴新能源、飞宇新能源、银锂新能源等碳酸锂生产企业产能扩张和提级增效;推动升华新材料、欣旺达、鑫合锂电等正极材料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加速紫宸科技、江西正拓等负极材料扩产扩能。
 
  2. 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龙头骨干企业需求,大力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及时跟踪行业重点企业布局和投资动态,定期更新锂电新能源产业招商指引;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紧盯锂电新能源国内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聚焦正极材料、生产设备、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配套等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锂电新能源重点招商项目,开展精准式、填空式招商。
 
  (三)强化产学研用创新驱动
 
  1. 攻关核心技术。推进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围绕锂资源开发、锂电新能源材料研发与产品制备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重点开发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强化前瞻技术布局,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江西省建材集团共建锂渣固废资源利用研发中心、锂渣固废资源利用产业化生产基地,开展碳酸锂尾渣综合利用研究,促进尾渣在建材行业规模化综合利用。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突破锂渣直接替代土方填筑路基和大掺量运用于路面基层的应用技术,打开锂渣规模化利用新通道。推动九岭锂业等企业加速长石粉提硅技术产业化进程。
 
  2. 提升协同能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发挥江西省锂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作用,争取引进中国有研集团等央企来宜建设动力电池检测中心、新能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加快完善锂渣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积极参与锂离子电池回收、充换电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或修订;严格规范涉锂长石粉和锂渣处置,加快制定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推动相关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四)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 推动锂电产业与光伏、建材行业等领域融合互促。鼓励锂电、光伏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光伏+储能”产业合作。支持建筑陶瓷、道路交通相关企业与锂资源采选冶企业耦合发展,推动涉锂长石粉、锂渣在水泥、陶瓷、混凝土、路基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面向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产品,以及云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2. 推动锂电产业与金融业、会展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在宜春设立碳酸锂期货品种交割库,打造集交易、信息、金融、物流于一体的锂盐大宗商品现货专业平台,提升产业市场影响力和产品定价话语权。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锂电高峰论坛升格为省部联办的高水平行业活动,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实施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进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工作。督促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落实各项任务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市、县协同,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互联互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督促、指导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政策支持。针对锂电产业的特点和实际,各相关部门、县市区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围绕重点任务分别细化工作举措和支持政策,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要素资源保障,构建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部署要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改善政务环境,协同解决好锂电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neibu.hbchanyelian.com/News-2376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