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已经连续6年发布“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了。6年之间,中国的环保产业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融资难、混改潮、疫情三年等,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变化,从历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变迁中,也能窥见一斑。
下面,“环保圈”就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从“中国环境企业50强”6年的变迁中,能够看出环保产业的哪些改变。
1 曾经的榜一榜二“大哥”,都已经落榜了
2018年9月,“中国环境企业50强”首次发布,当时的榜一、榜二是谁,大家还记得吗?事实上,当时的“榜一大哥”是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业务),榜二则是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这两家企业都已经从“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榜单里消失了。
葛洲坝是因为并购,2021年,他们被中国能建吸收合并,从此就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三聚环保则是受PPP暴雷潮影响,先是发生混改,然后又调整了业务方向,并把名字改成了“海新能科”。经历了这些波折,三聚环保在50强里位置也从2018年的第二,逐步下跌到2019年的第四、2020年的第十、2021年的第十五,然后在2022年退出了这份榜单。
事实上,除了他们俩之外,“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6年,还有15家企业从这份榜单中消失,他们分别是: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态修复业务)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环保业务)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浙江巨东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兴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壕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里面,民企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比如神雾环保、桑德环境、博天环境等。他们退出的原因,也多与PPP暴雷潮、混改潮有关。还有一些企业,只是短暂地登上过这份榜单,随后就消失不见了,比如同方股份、巨东股份、渤海水业、万邦达、天壕环境、蒙草生态等,其中天壕环境已经在今年7月改名为了“天壕能源”。
此外,“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6年,中间还有一些企业曾经登上过榜单,然后又落榜了,他们是: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第12名)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保业务)(2019年第15名)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2019年第16名)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2019年第27名)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14名)
北控城市资源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第47名,2021年第44名,2022年第40名)
广州雅居乐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2021年第48名,2022年第47名)
潮起潮落,缘来缘走,“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就像一个戏台,不变的是榜单,变化的则是戏台上唱戏的人。
2 地方国资、跨界巨头、环卫企业,50强榜单都有哪些“新面孔”?
前面说过,2023年的榜单,相比2018年有17家企业都不见了。这就意味着,2023年榜单上将有17个“新面孔”。他们是:
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实业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中环寰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说是“新面孔”,其实真正2023年才上榜的只有3家,分别是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环寰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中,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全国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公司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双碳”战略等重大机遇,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大局,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为重点业务,努力构建“1+2+N”产业布局,立足郑州、深耕中原、布局全国。
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湖州,是专业从事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的环保产业公司,连续八年居全国固废行业十强。
中环寰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注册资本4.5亿元,是一家专注于利用余热及清洁能源进行城市集中供热的投资、运营服务商,主要采用BOT等合作模式投资运营清洁供热项目,目前覆盖供热面积近3亿平米,入网供热面积约2亿平米,是目前我国跨省份、跨区域进行清洁能源供热产业投资运营的行业龙头企业。
中原环保和旺能环境可能之前大家还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中环寰慧则相对比较陌生。
除了这三家,剩下的14家则是前几年已经登上过“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然后就一直留了下来。
17家“新面孔”也有一些规律,比如国企很多,上海实业、城发环境、中原环保等都属于地方国资,还有宝武环科、大唐环境、中信环境等则是从其他领域跨界过来的国企。当然,也有不是国企的,比如天楹环境,这家公司2020年首次上榜,一下子就冲到了第3名的位置,惊艳众人,但随后几年又逐渐回落到第18名的位置。之所以上榜或下滑,都与并购和出卖Urbaser有关。
17家“新面孔”中,有很多都是环卫企业,比如玉禾田、侨银股份,他们都是2020年首次上榜的,说明那一年可能是环卫行业的一个“大年”。除了他们,之前已经在榜上的两家环卫企业——盈峰环境和福龙马(原龙马环卫),这些年排名也有所上升,盈峰环境从第14名上升到第6名,福龙马则从第31名上升到第28名。
最后,相比北排、岭南股份这些短暂登榜又落榜的企业,也有一些企业登上榜单后就一直稳定地留在了上面,比如博世科、航天凯天、维尔利等。位置也相对固定,都是在40-50名之间。
3 高能环境进步33名,东方园林、中节能铁汉退步最大
50强榜单,17家新面孔,说明还有33家企业是留下来的,留下来的还是大多数。这33家企业,又可以分为3类:进步的、退步的、打平的。名次进步的有21家,分别是: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洪城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进步最大的是高能环境,从2018年的第42名,上升到2023年的第9名,进步了33名。进步第二多的是上海环境,从2018年的第39名,上升到今年的第21名,进步了18名。然后是瀚蓝环境,他们从第17名上升到第5名,也进步了12名。除了这三家,其余进步比较多的企业还有三峰环境(进步11名)、创业环保(进步11名)、洪城水业(进步10名)和中山公用(进步10名)。
除了名次进步的,还有名次退步的,共有11家,分别是: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康达国际环保有限公司
这里边,退步最大的要数东方园林,他们从2018年的第5名下降为2023年的第42名,退步了37名。还有中节能铁汉(原铁汉生态),他们从第10名退步到第47名,也是退步了37名。云南水务从第13名退步到第39名,退步了26名。启迪桑德也从第8名下降到第17名,退步了9名。这些年,他们先是改名为启迪环境,然后又经历了城发并购案、财务造假疑云等等,今年还被纳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感觉波折不断。
当然,相比前面提到过的已经落榜的17家企业,这些退步的企业还算是好的,最起码仍然留在50强榜单内。
50强榜单里,唯一一家“打平”的企业就是北控水务,他们在2018年和2023年的名次都是第三名。不过,这不代表北控水务这些年就一直原地踏步。其实在2019、2020、2022三年,北控水务的排名都是第二,只不过今年又回落到第三。能够常年稳定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也说明了北控水务的实力。
最后,还想顺带说说50强榜单里三个组团参赛的选手——光大系、首创系和中节能系。其中,光大系实力最强劲,光大环境(原光大国际)除了2018年排名第四,剩下的5年都是排名第一。而在2019年,光大系还有另外两个“小兄弟”上榜——光大绿色环保(第16名)和光大水务(第27名),彰显了强大的实力。
首创系之前一直是两家企业——首创股份和首创环境,而且排名还都比较高。不过,2021年首创搞了一系列大动作,首创股份改名为“首创环保”,整合了旗下各个板块,首创环境也就慢慢退出了榜单。
中节能系则比较有意思,他们旗下的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后改名为“中节能环境保护股份有限公司”),只是在2018年上榜过一次(第47名)。但他们收购的两家公司——中节能国祯和中节能铁汉,却一直稳定地排在50强榜单里,有点“借壳上榜”的意思。
4 从“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中。能够读出哪些信号?
首先,国资已成为环保产业主导力量。
2023年,在50强企业中,国企/国资控股企业有35家,民营企业则为15家,和去年的榜单基本一致。但是,这一数据,相比2018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8年时,50强榜单中,国企/国资控股企业只有24家,而民营企业则有26家,甚至还略占上风。
从当年的一半一半,到现在的国企占七成,环保产业的国资力量逐渐成为主导,民企则进入了低潮期。
其次,环保产业的“新面孔”还是太少了。
这么多年,50强榜单上的企业来来走走,虽说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但真正令人惊艳、有技术、有特点的企业,还是太少了。中国天楹算是一个,刚上榜就打入前三,可谓“出道即巅峰”。但很快又因为出售Urbaser而业绩滑落,遗憾地跌到第18名。格林美虽然不是“新面孔”,但也算是进步比较快的企业,借着碳达峰、碳中和的东风,这家资源循环利用龙头已经从当年的第7名上升到现在的第2名,进步不小。
“环保圈”希望,环保产业还是能有更多的新秀、“独角兽”,来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技术、新风气,推动产业的变革。
第三,环保产业仍然不够大、不够强。
推出“中国环境企业50强”的初心,源自于2016年的一份政策。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部颁布了《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中国环境企业,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2018年开始,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每年都要发布一份“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如今,6年过去了,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吗?很遗憾,还没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时,这份榜单上共有9家公司营收过百亿,远远没有达到“50家”的目标。事实上,这些年来,环保产业产值破百亿的企业数量基本稳定,2018年7家,2019年10家,2020年9家,2021年8家,2022年11家,2023年又回落到8家。
这中间,即使是数量最多的2022年,也只有11家,距离“50家”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从这个角度讲,环保产业距离“做大做强”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环保企业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有环保人,都该努力了!
原标题:“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6年,曾经的榜一榜二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