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篇:污水处理厂硝化反应的简易定性检测(上)
对于在污水厂进行简易的硝化反应定性实验的相关器材全部准备完毕后,就要正式开始污水厂的简易硝化反应定性的实验室检测了。
在实验室检测前,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1、厂内的活性污泥内硝化反应是否受到严重的冲击;2、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通过长时间的充分曝气的,能否实现氨氮的进一步去除,也就是系统是否具备恢复能力。在确定实验目的后,实验所得出这两结论,可以对后续工艺调整做出方向的确定,是要进行活性污泥的全部置换,还是通过减量运行,增加曝气,减少排泥等措施就可以实现硝化系统的恢复。这也就是在污水厂内通过简易的硝化速率检测实验所能达到工艺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污水厂对厂内活性污泥受损情况具有基本的判断,从而避免工艺调整的盲目性,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维,同时也降低无效成本支出。
确定了实验目的,就要考虑如何设计实验来实现这些实验目的。污水厂通过采购充氧泵等曝气装置,在实验室的烧杯内可以模拟出曝气池内的环境,那么就可以按照曝气的环境来考虑硝化速率的检测了。
所谓硝化反应是指污水中的氨氮在氨氧化细菌以及亚硝酸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
氨氮的在活性污泥中硝化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2NH4++302-→2N02-+2H20+4H+
(氨氧化细菌)
2NO2-+02→NO3
(亚硝酸氧化细菌)
在以脱氮为目的的高度处理设施、为了达到脱氮的目的、 首先必须在好氧槽 (硝化槽) 要进行上述的硝化反应。硝化反应主要受 SRT, ASRT, 水温、 溶解氧浓度、 碱度等影响。
好氧池内混合液的硝化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时间)单位体积(L)的混合液所硝化的氮量(mg/L·小时),或者用单位时间内(时间)单位重量(g)的活性污泥所硝化的氮量(mg/L·小时)来表示。
因为我们要进行的是污水厂硝化反应的简易定性判断,就不必要进行的这样复杂的计算,用曝气前后的氨氮测定值来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了解实验目的和生物化学原理后,我们就来具体的进行实验步骤设计:
1、 取厂内实时的进水5~10L作为实验水质的检测。
2、 取事故厂内生化系统的回流污泥5~10L作为需检测的活性污泥硝化系统。
3、 取周边硝化正常的污水厂内生化系统内的回流污泥5~10L作为需对比的活性污泥硝化系统。
4、 在实验室内准备两个相同型号的充氧泵,或者同一个充氧泵带有两个曝气头的。
5、 准备两个2L的烧杯,烧杯上用标签纸标注出“厂内污泥“和”周边厂内污泥“。
6、 将厂内进水、厂内回流活性污泥各取1L,按照1:1的比例混合注入到标注有“厂内污泥“的2L烧杯内;将厂内进水、周边正常厂内回流活性污泥各取1L,按照1:1的比例混合注入到标注有“周边厂内污泥“的2L烧杯内。
7、 将两个(或一个)充氧泵所带的曝气头分别放置在“厂内污泥“和”周边厂内污泥“的烧杯内,通电开始曝气,同时记录曝气开始时间,实验室如果有磁力搅拌器,可将两个烧杯分别放置在两个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检测。
8、 检测厂内进水氨氮值,在曝气初始、1、2、4、6、8小时后对放置“厂内污泥“和”周边厂内污泥“的烧杯内的混合液过滤后进行氨氮值的检测,由于这里测定的是混合液中的氨氮值,为了避免活性污泥干扰,一定要进行过滤后再检测。(这里设定的时间周期主要是考虑硝化反应初期进行的速率较快,后期随着氨氮浓度下降,反应速率会逐渐下降的情况。)
9、 记录分析氨氮检测值,对比“厂内污泥“和”周边厂内污泥“的氨氮去除情况,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下一步工艺调整措施。
在实验期间,要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工作,一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表格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样式,实际操作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化验项目的不同来进行表格内容的修改和调整。
完成了这些实验准备工作就可以展开硝化速率的实验室检测了,在通过多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知,一般硝化系统出现明显的受损后,在曝气持续的几个小时内,混合液氨氮下降速度放缓,如果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干扰,本厂污泥的在整个曝气阶段的氨氮降解会非常缓慢,甚至出现持平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对比和确定出在出水氨氮超标情况下,本厂污泥和周边厂污泥的硝化速率明显不同,可以作为污水厂在出水氨氮出现超标后,对厂内污泥的硝化系统是否受损的基本判断。
使用这种方式除了在出水氨氮超标的情况下可以定性的判断厂内活性污泥的硝化性能以外,污水厂实验室在日常化验中引入曝气池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的检测,可以判断出本厂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的正常值的范围区间,这样在外界废水对厂内活性污泥出现影响时就会有正常硝化反应速率的标准值作为参考,在硝化系统受到进水冲击时就不需要去周边硝化正常的污水厂取活性污泥做对比样了,可以更快速和更精准的确定硝化系统的受损情况,并且可以根据日常进水范围值,确定受损程度的大小,为下一步的工艺调整做好数据基础准备。
原标题:污水处理厂硝化反应的简易定性检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