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数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2023-S-34
申报单位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
一、工程简介
建设和运行模式
EPC+O
投运时间
2020年9月1日进入调试期,2020年3月1日进入调试期,2021年9月1日进入稳定运行期。
工程示范点
(1)技术先进可靠:创新近自然梯级湿地水质净化组合工艺,解决了低碳氮比、可生化性差的水质净化技术难题;研发了悬浮物降低机制、运用方式调整等湿地堵塞预防技术,创新了滤料组合布置、植物管护、湿地运行等多种措施组合的保温技术,解决了潜流湿地堵塞防控和冬季水质净化效果保障的技术难题;形成近自然的湿地植物群落修复技术,最大程度发挥不同季节的生物补碳作用。稳定运行期湿地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河流III类标准(含III类)占比达到96%,其中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为43%,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3%,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4%,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2)工程质量可靠:工程建设以“践行雄安质量,打造生态治理样板工程”为目标,建立区块化管理机制,确保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合同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工程质量成果荣获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奖(省优质工程),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荣获雄安新区首个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3)智慧化水平高:利用传感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字模型等手段,构建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预警决策等物联网监控平台,形成一个兼具水环境信息实时数字感知、信息互联集成、三维仿真演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府河湿地CIM平台。结合物联网监测设备的实时采集、传输及动态更新显示,远程调节泵站、节制闸、内部蝶阀的启闭状态,提升工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智慧化调度运维,为应急导排提供精准化决策支持。
工程规模
工程占地面积4.23平方公里,设计日处理规模25万立方米。
工艺流程
采用“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近自然梯级水质净化工艺。充分利用工程不同单元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做到“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将不同水质净化工艺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活性的水质净化工艺。同时,以自然生态湿地系统为原型,通过不同层级食物网链构建,恢复本区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具有生态活性的水质净化系统。
二次污染控制
(1)大气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三个全覆盖”
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落实雄安新区“六个百分百、三个全覆盖”要求,进出场道路100%硬化,施工区域100%围挡,并在围挡上加装智能喷淋系统4km,所有车辆100%全密闭式运输,土方开挖工作面全部配备了移动式雾炮机或雾炮车,100%湿法作业;监测100%全覆盖;裸露面100%苫盖。
(2)水污染防治“全收集、全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和生产污水全部收集处理进行处理。
(3)噪声污染防治“严降噪、控鸣笛、全围隔”
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执行国家标准,在施工过程选用低噪设备、加强设备维护、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和隔离降噪,减少设备运行时间,控制作业时间,施工机械合理布置,防止局部声级过高,加强施工管理,减少人为噪声。
运行情况
工程建设期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安全、质量事故;工程构建“智慧化+人工”的运维方式,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冬季保温效果显著,保障湿地冬季正常运行。
碳减排效果
利用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生物量大、氮磷吸收速度高、残体分解快、补充碳源差异性等特点,实现湿地的水质净化、生物固碳等功能,实现年固碳能力约6360吨。
二、工程申报单位联系信息
单位名称: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海滨社区宝兴路6号海纳百川总部大厦A座11层
联系人:杨凯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 | 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