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工修复成立的第十七周年,公司开设《讲述》专栏,细数从0到1的艰辛与荣耀,展望从1到未来的无限可能,共同见证每一个奋斗瞬间。这不仅是故事,更是北京建工修复共同奋斗的璀璨征程。
土壤淋洗装备
——自主创新的重要技术成果
时间:2013年
地点:大连
讲述人:刘渊文 生态环境咨询事业部
“我们刚开始研发土壤淋洗装备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它能够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土壤淋洗装备的见证者,刘渊文兴奋地说。
我是2012年入职的,入职之后我就参与到公司土壤淋洗装备的自主研发了,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863课题“污染土壤快速淋洗装备研制”,在国内率先进行土壤淋洗设备的研制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从小试装置开始,并逐渐进行了中试设备研制。2013年,公司承接了一个大型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由于污染情况和土壤地质条件特殊,技术方案中明确要使用土壤淋洗技术,但当时国内并没有土壤淋洗装备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先例。
要把污染土壤“洗”干净,首先要采用淋洗液对污染土壤进行冲洗,再通过多级机械筛选、高效水利旋流等手段进行粒径分离,将土壤中粗颗粒的砾石、砂粒等与细颗粒的粉土、粘土分开,然后分类进行回收和修复治理。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保障项目顺利履约,我们开始了土壤淋洗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之路。
“因为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国外技术又不适用于国内的情况,我们如同摸着石头过河。”刘渊文回忆起那年大连湾的寒冬,记忆犹新。
我们自己画图纸,自己找设备厂家,每个零件都要反复试验。经过团队成员无数个日夜奋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国第一台工程化淋洗装备成功研制出来。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我们还要一边生产一边检测维护,记录各个仪器仪表数据,调整各模块的工艺参数。
当设备、系统遇到故障时,我们要紧急研讨解决方案,并进行修理维护,确保设备连续正常运行。“当设备可以正常运行的时候,我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也踏实下来。”刘渊文说。
值得庆贺的是,我们研发的土壤淋洗装备不仅满足于工程应用,而且实现24小时连续生产,大大提高了效率,有效地减少污染土壤的处理量,筛分出来的粗颗粒物料还可以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为了满足不同修复项目的需求,我们对土壤淋洗装备进行了迭代升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改进,既平衡了质量、效率和安全,也实现了科学高效、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
我们自主研发的土壤淋洗装备,已在大连、重庆、云南、广州、青岛、合肥等多个大型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已经研制了第六代放射性污染土壤淋洗装备,节能降耗、减量化、自动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也可以满足多种治理场景,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土壤淋洗装备像我们的孩子一样,经过了悉心培育,现在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作为环保领域重大自主创新研发成果,土壤淋洗装备也获得了大量的荣誉,不仅入选中关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等,亮相“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同时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进行了展出。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聚焦“卡脖子”难题,加速科技研发,推动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为推动环保新技术、新装备自主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标题:把污染土壤“洗”干净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