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碧水智治丨浙江省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④:温州瑞平塘河

碧水智治丨浙江省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④:温州瑞平塘河

2025-03-2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37

  为稳步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更好发挥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了省级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近日,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遴选出了首批10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些美丽河湖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河湖生态环境,现通过专栏予以展播,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千年塘河 蝶变新姿
 
  ——温州瑞平塘河
 
  瑞平塘河北起瑞安飞云马道,南到平阳昆阳,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47.9平方公里,自古为浙闽两省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是浙江省“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的百廊之一,承载着生态廊道、交通航运、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等功能。
 
  突出问题
 
  瑞平塘河沿线城镇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致使部分河段污水排放量超过塘河自净能力。同时河床长期未清淤,底泥污染严重,导致河道生态功能退化、水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省控小姜垟断面水质经常出现Ⅴ类、劣Ⅴ类超标现象。
 
  主要做法
 
  温州市聚焦瑞平塘河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水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水安全保障,激活水文化活力,绘就生态水美画卷。
 
  一是统筹推进全链治水。抓源头,完成10个重点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提档升级和34个老旧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抓过程,运用QV、CCTV等技术生成污水管网内壁全景图像进行“体检”,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278千米。抓终端,完成农污设施提标改造,实现110多个农污设施标准化运维;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5万/日。
 
  二是系统探索生态治水。聚焦外源截污,依托国家级、省级专项资金,建设“植被+松木桩”生态缓冲带等。聚焦内源清污及水质改善,利用“生态拦截系统+立式浮岛+水下森林”综合治理技术,逐步恢复“岸上乔灌草、水体见水草”的自然原生态环境。聚焦生态修复,构建“沉水植物群落+水下食物网结构”,促进水生物多样性持续上升。
 
  三是创新机制高效护水。创新构建县、镇、村和警长、督查长的“3+2”河长体系,实施“县考镇、镇考村”的分级考核体系,实行“五个全覆盖”。推出“护水e路行”,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水环境民情数据库,促进政府部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多方联动,形成水环境治理保护的全民参与机制。
 
  四是人水和谐共富亲水。以瑞平塘河为纽带,以凤湖公园和瑞平塘河绿道为核心,打造旅游休闲运动的环形景观带,形成“一圈、三大主题、四环、八大景观”的整体规划格局。以“优水+富农”为发展思路,打造特色主题河道和沿河亮化工程。通过“古村+非遗”“文化+旅游”,解锁水美共富密码,实现河道沿线村庄宜居宜业宜游。
 
  治理成效
 
  瑞平塘河水域生态修复面积达43.62万平方米,其中种植“水下森林”3.2万平方米,建设浮动生态湿地2704平方米,建设河道滨岸带2365.7平方米,累计改造生态护岸11968米,打造主塘河生态岸线4.5千米。通过综合治理,瑞平塘河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III类以上,省控小姜垟断面水质由Ⅴ类提升到III类。瑞平塘河已成为居民休闲、游玩、锻炼的首选之地,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经验启示
 
  温州市围绕瑞平塘河先后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河流生态修复、生态文旅打造等系列工作,探索形成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可为平原河网地区解决流域污染治理问题和发展水文化经济提供可借鉴经验。

  来源 | 省生态环境厅水处、温州市生态环境局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原标题:碧水智治|浙江省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④:温州瑞平塘河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neibu.hbchanyelian.com/News-4614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