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化角色一举上升至中心位置,从“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思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从“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方式到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永续之路……改革开放40年,我 *节能
环保事业由弱到强、持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也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地位节节攀升
若要为当今 的发展总结一组热词,“环境保护”一定名列前茅。正如2017年3月4日,全 *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十二届全 *人大五次会议上说的,“我今年是第五次做新闻发布会了,如果是境内媒体,我的必答题就是环境”。
“环保之问”,不仅是近年全 *“两会”的关注焦点,更见证着美丽 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从改革开放初期环保意识启蒙,到1983年被纳入基本 *策、1995年把可持续发展制定为 战略,再到如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节能环保的地位节节攀升。
地位的提升,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例如,2014年提出“向污染宣战”,绝不能走西方“先发展、后治污”的老路,而要走治理污染、促进发展的新路;2015年提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的治理指标,既保障了治霾工作的连续性,又突出环境治理的系统性;2016年首次提及“环境保护督察”,着眼于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力度加大。
到了2017年,针对环境污染严峻形势,尤其是一些地区的雾霾频发,“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口号首次叫响。为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也是在这一年,解决燃煤污染被重点强调,要求完成北方取暖气、电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
2018年,污染防治进一步升级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继续提出重点地区PM2.5浓度要继续下降;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等细化措施。
“与往年相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部署更为明确,重点更为突出,分量也越来越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如是说。
环保企业成治污中坚
有污染的地方,就有环保产业。治污进程中,环保企业历来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据 发改委2016年印发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 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从改革开放之初鲜有人知,到90年代单一的卖设备、做工程,再到2010年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节能环保如今正处“黄金十年”。5万多家民企加速抢滩的同时,包括中石化、中广核在内的2000多家央企、 *企业纷纷跟进,节能环保成为当之无愧的资本“宠儿”。据 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介绍,我 *环保产业年增长值已超过15%,在除尘脱硫、余热余压利用等方面,均具备一流的技术装备能力,绿色科技支撑保障和应用推广机制逐步建立,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步伐和示范推广也在加快。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企业虽数量众多,其中90%的企业产值却低于1000万元,百亿级企业甚至为零。环保企业虽涵盖各细分领域,但长期处于“小而散”的状态,行业集中度偏低,多年难有龙头企业——这是此前多位业内专家都曾向记者提及的“痛点”。
“世界500强榜单上,环保领域目前只有威立雅、苏伊士两家企业。如果只会帮业主‘擦屁股’,环保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因为它没有创造价值,没有创造增量价值。环保是一个非常刚性的、有市场弹性的入口,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增量的产业。”全 *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会长傅涛指出。
环保产业怎样才算真正壮大?有专家笑称:什么时候“文一波”(环保行业从业者——编者注)走在大街上,也能像“马云”“王健林”一样被人认出来,那时就可以说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了。
产业、能源、交通结构持续优化
方向明确,重在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 *节能环保工作的实践,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规模治理的进程相互吻合、互相印证。其主要突破口,在于产业、能源及交通结构的调整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因化工、煤电等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项目大规模上马,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环保工作从2010年起进入*为艰难的10年。截至“十五”末,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指标,非但没有完成原定的减少10%计划目标,反而不降反升,环保工作饱受质疑。2006年, 虽已开始实施节能减排计划,但因重化工扩张势头难减,污染依然持续加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指标甚至一度升至历史*高点。
重压之下,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展开。“九五”至“十一五”,我 *累计关闭淘汰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超过17.7万家。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基础上,今年*新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强化要求。
能源结构调整,也是解决环境质量问题,尤其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所在。40年来,我 *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但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仅“2+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单位 *土面积煤炭消耗量高达全 *平均水平的4—6倍;内蒙古包头市的建成区面积不足全市总面积的1%,却集聚全市约89%的火电装机、90%的稀土产量等。截至2017年,我 *单位 *内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但该数值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粗放发展方式仍未根本扭转。
随着治理进入攻坚期,化石能源减量、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按照要求,下一步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发展等工作。
此外,在交通领域,运输污染近年来成为我 *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以柴油车为主的公路运输承担了全 *约78%的货物发送量、48.6%的货物周转量,柴油货车污染排放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60%以上。尽管治理起步相对较晚,但交通结构调整已被列为重点——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减少重型柴油车使用强度成为关键举措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抓手
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是我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 *的节能环保成绩频频亮相 *际舞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开展就是代表之一。
“*近10年,我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做到了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肯定了我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表现。“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在此过程中,我 *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为进一步落实《巴黎协定》“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的要求,我 *于2011年率先筛选7个试点城市,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展开探索。截至目前,7个试点碳市场已覆盖电力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成交量突破2.5亿吨,成交金额超过55亿元。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来陆续发布24个行业企业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及11个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 标准,并继续在全 *7000余家重点排放单位展开尝试。
一系列试水,印证了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2017年12月19日,全 *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作为我 *节能减排工作的又一突破,这也是 面向世界的承诺。 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进程中,碳排放空间越来越成为紧缺的环境容量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和能源体系革命的重要制度建设。
据了解,以电力行业(含热电联产)为突破口,我 *将遵循“稳中求进”原则,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 *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来源: 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