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以其规模体量看,若此次成功上市,将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车企IPO。今年2月28日,奇瑞汽车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IPO由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联席保荐。
此前,中国证监会网站于8月27日公布《关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确认奇瑞汽车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事项,标志着奇瑞汽车赴港上市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根据备案通知书,奇瑞汽车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时,公司18名股东拟将合计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在港交所实现流通。
本次奇瑞汽车香港IPO募资金额拟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品组合;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公司的全球化策略;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6月12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在香港车博会上表示,奇瑞汽车的产品将于今年开始正式登陆香港市场,将最新、最前沿的车型展示给香港客户。同时,希望将香港作为公司迈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新起点,成为公司全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资本中心、创新高地、全球人才聚集地,也希望香港能成为奇瑞全球的制造中心。
作为中国主流自主车企中唯一还尚未上市的企业,奇瑞的IPO之路已经走了二十一年。这期间,奇瑞曾屡次抛出上市计划,却都无功而退。
比如,2004年,奇瑞曾计划借壳安徽巢东股份实现上市,但因与上汽集团之间遗留的股权问题而搁置。2007至2008年,奇瑞重启股份制改造并再次冲刺IPO,但因自身经营面临压力、汽车行业整体低迷,内外因素交织之下,第二次上市计划无奈中止。2009年,奇瑞第三次启动上市计划,因股东人数超限、股权架构复杂等再次中止。2015年前后,奇瑞曾意图借助奇瑞新能源的身份再度计划上市,同年,奇瑞旗下合资公司奇瑞徽银冲刺港股和A股,但也未能如愿。
机构对此分析表示,奇瑞多次冲击上市受阻原因可归结为股权结构因历史遗留或新进投资更迭而更趋复杂、企业经营业绩存在阶段性波动、部分时期外部环境不利等几个主要因素。直至2025年度,董事长尹同跃在干部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公司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多样化且不断扩展的乘用车产品组合,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满足国内外市场用户的不同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喜好。奇瑞汽车的五大品牌为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每个主要品牌都有独特的定位、出行风格和审美认知,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业绩方面,2022年度、2023年度、2023年前三季度、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期内,奇瑞汽车收入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1086.47亿元、1821.54亿元;毛利总额分别为128.05亿元、260.90亿元、174.78亿元及270.04亿元;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3.8%、16.0%、16.1%及14.8%;利润分别是58.06亿元、104.44亿元、71.37亿元、113.12亿元。其中,乘用车销售是奇瑞汽车主要收入来源,上述报告期内,乘用车销售分别占毛利总额的84.0%、92.4%、92.2%及90.3%。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奇瑞汽车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正不断提升。2022年、2023年、2024年前9月报告期内,奇瑞汽车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74.8%;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为13.2%、4.9%、16%。
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是较早出海的内地车企之一。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瑞在中国有3,218个经销商网点,覆盖逾310个城市,在海外有2,541个经销商网点,遍及亚洲(中国除外)、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2025年1月-5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约102.65万辆,同比增长14%,以历史最快速度达成年内销售百万辆。其中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8.78万辆,同比增长111.5%;累计出口约44.39万辆。
此外,奇瑞汽车还在加快布局智能化生产。今年5月,奇瑞汽车将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整合,统一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奇瑞汽车表示,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后,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加体系化的布局,推动资源聚焦,打造高效协同的智能化作战“集团军”。
申明: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环保在线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站不对因该资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