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各有关地区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城市、产业园区、典型企业和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快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组织地方推荐了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案例,分享经验做法,强化交流互鉴,现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栏目刊发。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石化)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以全过程协同治理为方向,从园区低碳能源供给、产业链延伸、废弃物综合利用、协同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路径实践。截至2022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至1.84吨/万元(2015年为2.72吨/万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持续下降至1107吨和5038吨(2018年二氧化硫为4062吨、氮氧化物为8079吨),持续提升园区多种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协同治理水平。
“光伏+氢能”供能革新
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依托石化区标准厂房,园区开发布局“光伏+工业”工程,在厂房屋顶及车棚顶建设集中连片光伏设施,打造分布式光伏示范区,优化企业用能结构,并网容量1.3万千瓦。建成大型光伏项目,总装机190兆瓦,年发电量超过2.09亿千瓦时,打造园区低碳基础设施。
统筹谋划氢能应用场景。依托宁波发展规划,2021年6月园区建成宁波市首座加氢示范站,加氢能力每天可达500公斤,目前累计加氢量近2500公斤,远期规划每天10吨的充装能力,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最大规模的供氢中心。积极搭建氢能应用场景,投用两辆氢能通勤客车,目前累计行驶里程数超5万公里,折合减少柴油用量9.5吨,减少碳排放29吨,氮氧化物排放80千克,二氧化硫100千克,烟尘18千克。2022年11月,氢能源重卡车首次在宁波投入工业使用,园区先后助力宁波市实现“氢能大巴”和“氢能重卡”两个零的突破,助力能源零碳化。
立足石化行业全生命周期协同减排
减油增化减少碳排放。聚焦炼油化工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核心区建设,不断挖掘每块土地的利用潜力,提升企业空间利用效率,布局150万吨乙烯及下游新材料、高性能材料化学、电子品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等,降低石化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促进产业链协同。通过源头招商,产业耦合,逐步形成以烯烃、芳烃产品链为主导,以石化副产品综合利用、副产/基础化工综合利用为辅助的四大循环产业链。镇海炼化生产乙烯、丙烯、芳烃等10多种产品供应给园区内其他企业,多家企业的H2、CO2、Cl2等实现互供,减少产业链碳排放。
综合开发利用CO2。园区鼓励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现有45万吨/年食品级CO2生产能力,其中3万吨/年CO2供园区企业生产聚碳酸酯,计划建设2.5万吨/年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项目。回收重油制氢、煤焦制氢装置二氧化碳,累计回收160万吨;开展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二甲酯4万吨/年,着力将“碳排放”变为“碳资源”。
开展资源协同处置
余热循环梯级利用。镇海炼化150°C热水供给金海晨光,金海晨光将利用后的100°C热水作为冷却水返回至镇海炼化,实现企业间余热余压利用、蒸汽冷凝水回收等能源梯级利用,预计每年可增效3856万元,节能4.8万吨标煤,约减排二氧化碳11万吨,二氧化硫1100吨,氮氧化物330吨,烟粉尘500吨。
水资源综合利用。镇海炼化率先开展石化工业外排污水回用,将污水处理场处理达标的污水,经过过滤等工艺处理后,直接代替新鲜水用作工业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截至2022年,累计回用污水超过1.1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约了11个西湖的水量,节约水费超2亿元,吨油新鲜水耗量、吨油外排污水量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废弃物变废为宝。镇海炼化建成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航空煤油大型工业化装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减少废油排放近10万吨。2022年6月,该装置首次产出纯生物航空煤油600多吨,获得亚洲首张全球生物质航空燃料认证书,成功应用于国际货运航班和飞机初装油。
创新协同保障体系
政策融合。宁波石化为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评价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已在17个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里开展了碳评价,理清了新建项目碳排放增量。此外,探索在“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中增加减污降碳指标,要求新建项目生产工艺和设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等指标需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数字赋能。以石化区规划环评为引领,以气、水、固废三大领域协同为关键抓手,推动清新园区、污水零直排标杆园区、无废园区建设。开展数字治气应用,推进省级试点区县“无废指数”及减污降碳绩效测评体系评估场景研发。加快化工产业大脑建设,推动减污降碳等应用场景推广和迭代更新,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行业数字化改造和企业云上平台“三个全覆盖”。
科技创新。以“无废石化基地”创新试点工作为基础,自主研发出“国产化大型废碱氧化”技术,出水水质、能耗水平全面优于设计指标、优于国外同类装置,硫化物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高于国外同等技术近3个百分点,每年可接纳处置含硫废碱液约16万吨,打破了大型废碱湿式氧化技术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
原标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⑲:浙江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化工园区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