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以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目前,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果。这项工作正处于创新探索阶段,亟需基于已有的实践广泛交流借鉴。为此,现特以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为主题陆续发布,供交流借鉴。
一、基本情况
伦敦恩菲尔德电站发电规模约为400MW/年,其设备升级改造项目计划用现代化高效能的组件替换燃气轮机系统的组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独立设置气候变化篇章,从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和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两个方面开展气候变化评价。
二、评价内容
在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中,对项目的升级改造、运营、拆除退出三个阶段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开展评价。升级改造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是设备部件制造过程中的生命周期碳排放,以及工人乘用车和设备运输的碳排放。运用“转换比对法”,使用世界钢铁协会(WSA)和英国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提供的碳转换方法,以5%为比对基准,得知运营期间产生的年碳排量的5%相当于生产约3.15万吨钢材或约35万吨混凝土时所产生的碳排放量,该耗材量远超过升级改造阶段所需要的耗材量;且运营期间的年碳排放量的5%相当于一辆平均装载量为500万吨的重型货车运输100公里或装载量超过300万吨的海运轮船运输1000km的碳排放量,远大于升级改造阶段所需要的交通运输量,由此判定升级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在项目的总排放量的占比微不足道的影响,对整个气候变化影响不大。运营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主要采用的是“排放绩效对比法”,将改造前碳排放强度395吨CO₂/GWh和改造后碳排放强度376吨CO₂/GWh,与英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平均值256吨CO₂/GWh进行比较,未达到电力行业的平均水平;根据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计算得到2040年英国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将为37吨CO₂/GWh,评价表明现有排放强度与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但考虑到当下新能源仍不能满足用电需求,以及改造后碳排放强度已相比于改造前减少了4.8%,认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可以接受。拆除退出阶段的排放量与改造前的发电厂状况没有实质性差异,认为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没有变化。
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预测未来的气候情况,该项目运用1961年至1990年期间的气候情况为基础,采用最不利情形,预测2010—2039年的降水量等气候情况,以用于后续风险评价中“可能性”指标的确定。第二步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价,考虑干旱、洪水、高温、低温、大风天气、强降雪等24种与气候有关的危害,按照能源行业统一的风险评价方法,分别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这两个指标进行打分,两个指标得分相乘之积作为各危害的风险程度得分,其风险程度可划分为非常低、低、中、高、非常高等5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该项目的影响程度为低风险。
三、经验总结
伦敦恩菲尔德电站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对项目的升级改造、运营、拆除退出三个阶段采用转换对比法、绩效对比法、定性评价法分别开展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综合确定了项目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说明了绩效评价法在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案例给出了详细的气候变化适应评价技术方法,对我国后续开展项目气候适应性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供稿 | 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
编辑 | 宋祥
审核 | 秦超
原标题;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⑬:伦敦恩菲尔德电站设备升级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