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省委“1+N”政策体系,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感恩奋进,黄河之滨会更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12月11日上午为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白志红,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段廷智,平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拴会,围绕“坚持系统治理,提升环境质量”,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白志红: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重点对我省黄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生态治理作出应有贡献”的殷切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立足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坚决扛牢上游责任,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厅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研究建立美丽甘肃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适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过渡到美丽甘肃建设成效考核,全力推动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2022、2023年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我省获评“优秀”等次。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1-11月,甘肃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2.7%,在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中,由去年13位上升至今年11位,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黄河9省区由第4位上升至今年第3位。我省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Ⅱ类,散渡河小河口村断面首次实现消劣,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均达到“长治久清”级别,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面,重点介绍五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聚焦重点流域,切实抓好水生态环境质量管控。针对个别流域水质不稳定问题,定期调度分析、预警通报、督促督办,强化汛期、枯水期环境质量管控。水质不稳定的渭河天水段伯阳、太碌国控断面目前已达标,黄河全流域实现消劣。率先在全国出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全省33个地级和106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部交办的5607个排污口,完成整治5318个,整治完成率94.8%,达到国家2024年70%的年度目标要求。
二是狠抓重点行业,统筹推进污染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工业污染防治方面,黄河流域3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强化污水溢流直排问题管控,推动提标改造工程建设,黄河流域62座县级及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59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农业农村污染管控方面,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9.98%,其中黄河流域达到30.84%,提前完成“十四五”25%的目标,黄河流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强化帮扶指导,及时调度通报、预警督办,不断巩固已整改完成问题成效。目前,2021年黄河警示片披露的11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已整改完成9个;2022年8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已整改完成5个。2023年黄河警示片披露的16个问题已完成5个,碌曲县超载过牧问题、兰州高原夏菜市场部分尾菜随意倾倒问题等11个问题正在抓紧整改。2024年对黄河流域兰州市、白银市、甘南州和兰州新区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群众举报件358件,已办结240件。
四是加强项目争取,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8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73亿元,对217个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予以支持。构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省财政厅组织8市州20县区签订生态补偿协议,补偿资金达3.35亿元。谋划2025年人工尾水湿地、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等46个项目共14.88亿元,国家提前下达2025年水污染防治资金7.37亿元,同比增长1192万元。
五是严守环境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聚焦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等环境风险敏感点,针对化工园区、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建立15个省级环境物资储备库和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完成全省88条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和现场核查,创新开展环境应急空间现场“二维码”信息化标识。组织开展实战应用大演练、大比武活动,环境应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庆阳市“6·17”新庄煤矿矿井涌水泄漏事件、兰州市“7·25”空气异味事件,避免了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二、 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厅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配合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深入实施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污染源治理,科学防范重污染天气发生。持续开展工业污染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园区工业污水处理率。强化汛期污水溢流管控,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力开展流域环境质量管控,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强化沿河污染源达标排放监管,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整改,稳步推进流域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强化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控,落实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强化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为我省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记者问答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2024年兰州市空气质量怎么样,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段廷智: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主动构建了以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指挥、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县区部门高效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格局,全力开展“产业、燃煤、交通、面源、能力、生态”六大治理行动,最大限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全力巩固提升“兰州蓝”治理水平。特别是今年4月10日、4月11日,省委书记胡昌升专门用2天时间到兰州市调研,组织全国的知名专家和省直有关厅局给我们会诊把脉,提出兰州市要树立“一天都耗不起、一微克都丢不起、一个指标都输不起”的思想,在治理措施上下狠手、出实招,久久为功,千方百计确保空气质量达标。截至2024年12月10日,全市优良天数287天、同比增加19天,优良天数比率83.2%,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8、同比改善5.2%;未发生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大气考核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空气质量呈明显改善态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方面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管控工作。首先是科学谋划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工作。按照《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兰州市持续巩固提升“兰州蓝”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产业、燃煤、交通、面源、能力、生态六大治理方面,研究提出19项攻坚任务、44项重点措施,建立“兰州蓝”攻坚行动任务清单。其次是精准调度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积极开展空气质量会商,常态化开展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每日下发管控指令,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和力量配备。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围绕工业污染、燃煤污染、面源污染与机动车污染,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臭氧防治专项行动、餐饮油烟污染防治联合治理行动。第三是全面压实大气污染防治属地责任。强化“人防+技防”手段,持续开展巡查督导,多角度、全方位巡查各类污染源。每日指派巡查组开展巡查工作,开展“四不两直”检查和暗访工作。印发《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监管污染源排查指南》,提高网格监管能力。
另一个方面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一是推动产业治理。实施榆钢炼钢区域等11个项目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工业燃煤锅炉淘汰改造。推动完成561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削减城区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和总量。二是实施燃煤治理。争取冬季清洁取暖专项资金0.9亿元,计划完成0.75万户城区居民冬季取暖散煤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整合移交供热站点65座,并入热电联产大网30座,减少供热污染。推进雁儿湾污水源热泵供热项目等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以热电联产、余热利用为主,天然气为辅,地热源、污水源等新能源为补充的供热能源结构。三是加强面源治理。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治理,累计检查各类餐饮单位4231家。强化工地扬尘管控,对630个在建项目进行检查和抽检。印发《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烟花爆竹零售巡查管控,优化调整全市烟花爆竹零售点布点规划,健全烟花爆竹全链条监管,落实禁放管控责任制和包片包保责任制。四是开展交通治理。推进108个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交通项目施工,加快“畅行兰州”建设。持续推进“公转铁”21个国家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交警部门全力开展“5大行动”、落实“17项措施”,建立“6+6+12”路面常态管控机制,降低车辆怠速产生的尾气浓度。五是强化能力治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体系,发挥535套六参数微观站和20套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对6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追根溯源。建立无人机全域巡航取证体系,在主要入口和主要路段安装10套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重点乡镇建成30个视频监控点位,精准抓拍各类烟尘、尾气、粉尘、火点等污染行为。六是加强生态治理。近年来全市新增、改造城市绿地323.82公顷,在257条各类城市道路补植补栽行道树1.6万株,打造园林精品街区35条,实施背街小巷“绿地扫盲”100处,建成口袋公园138座,持续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主动战,全面提升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品质。特别是今年,实施了双重和三北六期工程等3个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35.87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4万亩,不断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为生态环境保护夯实绿色基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平凉作为黄河上游陇东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在推动黄河流域污染防治方面作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张拴会:
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平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平凉地处黄河中上游泾渭河流域核心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平凉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甘肃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推进美丽平凉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幸福河湖等多点开花。所做的工作,可以概括为4句话:
第一句话,高点定位、高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我们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实践要求,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确定了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的目标定位,坚决扛牢黄河上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二句话,深化改革、立梁架柱。生态文明建设维度广、领域多。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围绕落实《黄河保护法》和省上《条例》,建立了《平凉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1+7+N”规划体系,制定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若干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出台扬尘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治理修复、法规政策、执法监管及公众参与工作体系。
第三句话,全域保护、全链治理。守护绿水青山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保证。我们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以控制PM2.5为主线,市区一体、主动作为,部署开展 “六大攻坚行动”,坚持 “五源同治”,升级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微测网,建立精准高效的指标预警和网格化处置机制,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我们聚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四项机制”,“一口一策”治理入河排污口697个,开展中心城区地下水规范管理专项行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9%以上,1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4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我们合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和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闭环处理实现全域覆盖。
第四句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内生变量。我们加快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为引领,绿色建材、生态环保等特色产业梯次跟进的“1+N”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省级绿色矿山5家,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了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为代表的一批“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林地面积增加到555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4.7%,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一以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越走越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平凉市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扛牢责任,聚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美丽平凉生态底色,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转化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平凉贡献。
中国甘肃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省是如何争取利用中央生态环保资金,助力全省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白志红: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为抓手,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人水和谐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一是扎实开展项目储备。以系统性、整体性、精准性为原则指导市州开展项目申报,严格落实项目入库三级审查制度,我省通过国家审核的成功率达到90%左右。目前全省共有116个总投资43亿元的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纳入项目储备库,为后续水污染防治资金争取奠定了基础。
二是全力支撑黄河战略。将黄河流域作为全省水污染治理重点,针对散渡河、祖厉河、马莲河、洮河、黄河干流等重点流域支持实施人工尾水湿地、河湖缓冲带建设,马莲河、祖厉河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散渡河劣Ⅴ类水体基本消除、洮河流域达到Ⅱ类,黄河干流连续8年达到Ⅱ类。
三是持续保障民生安全。以刘家峡、九甸峡等跨区联片供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为重点,继续加强城市和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动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体系建设,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四是科学制定分配方案。研究制定《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与资金分配实施方案》,将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实施进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结果作为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分配重要依据,通过正向激励反向扣减有效促进流域环境质量改善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
五是持续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执行月调度、季通报管理制度,每年开展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监督自查和专项审计,督促市县严格落实项目实施、监督管理职责,我省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连续增长,获得的奖励资金多次位于全国前列,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在自2023年以来持续突破10亿元。2025年中央水专项第一批资金提前下达,我省获得奖励资金1.8亿元,是唯一一个获得5项奖金的省份,总资金7.37亿元。
来源:甘肃发布
责编:宋佳
审核:张燕
原标题:实录丨感恩奋进,黄河之滨会更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坚持系统治理,提升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