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双碳时代,构建新循环”|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圆满举办

“双碳时代,构建新循环”|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圆满举办

2024-12-19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29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既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地球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的时代。零废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口号,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负责的选择,更是一种对未来时代的承诺。”
 
  2024年12月13日,安徽合肥。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主席苏勇先生在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开幕致词中诠释了零废弃在新时代的全新意涵。
 
  零废弃不仅关乎资源的高效利用,更是紧扣双碳时代构建新循环这一时代脉搏。
 
  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军先生也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期待,“我们深知实现零废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次论坛能在宣传推广、凝聚社会力量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探索双碳时代下零废弃的新模式、新路径。”
 
  据悉,2024年12月13日~14日,第十一届零废弃论坛在合肥圆满举办。
 
  本届论坛以“双碳时代,构建新循环”为主题,共设置一个主论坛与五个平行论坛,由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利乐包装(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上海虹口绿色产业发展中心 、安徽省六尺巷慈善基金会支持;芜湖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北京诺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合肥市瑶海区无废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循环智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协办。共有近180名来自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参会者来到现场,参与此次论坛。
图:零废弃论坛合影
 
  理想与现实:中国实践如何构建新循环?
 
  今年的零废弃论坛第一次来到合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李明分享了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以及成果。他强调,“无废城市”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对于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恳请今天到会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的朋友们加强宣传引导,让社会公众都成为‘无废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叶志隆研究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厦门市开展垃圾分类后,每吨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从430kgCO2e下降到213kgCO2e;厦门市通过试点促成企业向社区购买垃圾分类碳减排量,引入社会企业资金,在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同时,探索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让经济激励真正落到了做好分类的社区相关方身上,为相关工作提供持续的动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助理杨光博士介绍,低值可回收物受益的是全社会,但是回收链条上的经营主体是亏损的,所以就无法运转起来。他补充道,“基于低值可回收物逻辑看,最核心的关键还是要从经济手段着手,利用杠杆来撬动回收利用过程。”对此,有些地方政府尝试的提供低值补贴、两网融合‘肥瘦搭配’特许经营等手段已经起到一定效果;而低值回收纳入碳减排交易也将起到助力作用。
 
  在构建新循环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本土经验十分宝贵,但将中国实践纳入国际视野也很重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副研究员、助理主任赵娜娜分享了她作为中国代表团核心谈判专家对新塑料公约谈判的观察。她表示,无论公约谈判结果如何,国内限塑政策更多的是来自我们自己保护环境的自驱力,国内已经采取也将继续采取措施治理塑料污染。
 
  在“双碳时代,构建新循环”圆桌环节,民建天津市委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旭认为,循环在发展布局的时候,要着重规划的部分,要将外部成本、社会成本纳入考虑。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何叶认为,需要政府做出顶层设计,社会组织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主编王昀提出,我们一方面要落实生产、流通企业在回收方面的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跳出GDP的语境,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直面垃圾造成的环境不可持续的问题。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敬华强调应从源头减量,鼓励以重用模式替代不易循环的产品,并列举《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堂食禁用一次性筷子取得良好效果,肯定了立法的重要性。
 
  基于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行政推动力度有所减弱,一些地方对分类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出现“垃圾分类是否还值得做下去”等声音的忧虑,在论坛峰会最后环节,十四家环保社会组织提出《关于垃圾分类的共识与倡议》,再次阐明垃圾分类对于我国迈向生态文明的意义,呼吁社会各界看清当前真正问题、堵点之所在,共同找准有效的破局方案和路径。
图:《关于垃圾分类的共识和倡议》发布
 
  在首日论坛结束时,零萌公益主任田倩向与会者展示了37家国内公益机构2024年在垃圾分类、减缓塑料污染、大型公众倡导、培训赋能、媒体影响等方面的工作亮点,不仅呈现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激励与展望。
 
  企业行动:可持续商业模式如何助力低值废弃物回收?
 
  在低值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研讨会上,5位来自各利益相关方的嘉宾进行了发言。
 
  美团青山计划高级经理马嘉玮从外卖包装设计、小场域回收试点及回收后再利用去向对美团在餐盒回收方面的行动做了介绍。她认为在保证餐品质量的前提下,外卖平台可以在回收和再生利用方面为低值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提供助力。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何叶介绍了我国EPR制度的发展,并详细介绍了我国饮料纸基复合包装EPR实践。提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EPR制度,当中要以行业自律与企业主动履责为核心,区别于欧美国家的政府主导。
 
  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羊孙飞分享了在不改变目前收运模式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其他垃圾二次分拣,通过技术手段做到其他垃圾中50%的低值可回收物被回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他强调,这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思想,支持更多二次分拣试点模式的开展。
 
  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牛海燕介绍了回收企业通过数字化方式在社区开展全品类有偿回收的具体行动,表示垃圾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才能更好的提升回收量。
 
  郑州环境维护协会执行理事长杨晓静给与会者带来了环保组织联合政企、公众资源,提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比例的优秀实践。称环保组织是低价值可回收物建设体系中的调和剂,可以通过协调更多相关方,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
图:圆桌环节|促进低值废弃物回收,构建多方参与的回收处理体系
 
  最后,杨光博士、合肥高新区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理事长范士俊与羊孙飞董事、牛海燕总监、杨晓静理事长就“促进低值废弃物回收,构建多方参与的回收处理体系”开展了圆桌讨论,期待通过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构建、政府部门支持、多方共同参与可以实现低值废弃物的有效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多元体系:梳理在地利益格局,嵌入垃圾治理空间
 
  民盟广东省委农业与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熊孟清博士从严谨定义、科学评价、找准抓手和拓展业务四方面交流如何务实开展垃圾治理,强调垃圾治理不仅要注重具体事务,更要看其内生动力、活力和可持续性;垃圾治理必须接受法律法规、文化、风俗习惯、技术和时间的检验。他建议社会组织明了自身位置和可以做什么,进而找准抓手,并围绕“垃圾”和“治理”的主题拓展业务,编制利益网络和丰富利润点,平衡各方利益,在推动垃圾治理的同时,让组织自身延续下去。
 
  社会组织代表北京市昌平区它山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冷冬晓介绍了她在北京市霍营街道的工作经验:落地社区就要把街道、社区不同位置的相关方都当成“战友”,了解他们的职责、工作进度、需求、难处,从他们的视角“看见”和推动工作,持续有耐心地和不同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建立理解和信任,才能做到真正的“嵌入”。
 
  作为社区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的重要相关方,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宝程提供了物业视角:这些年物业行业在垃圾分类模式创新、制定标准、榜样推广等方面努力展开工作,但在物业费标准多年未涨的情况下,不仅是垃圾分类,来自住宅维护、消防、安全等各方各面的职责都在不断加码,往往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物业期望在垃圾处理费缴纳、垃圾分类工作补贴、回收利用许可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晓楠教授总结道,社会组织过去考虑更多的是在垃圾治理空间中占据什么生态位的问题,但实际上还需更进一步,即思考如何构建新的生态系统。这要分成三步:破圈-融合-生态系统构建。只有在社会组织圈内和圈外的多相关方都形成可持续的、稳定的关系,形成价值和利益耦合,才有利于构建垃圾治理的生态系统。
图:互动环节讨论
 
  工作坊环节,广州善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发起人洪图带领现场伙伴在嘉宾分享的基础上,借助工具表格,协助在场伙伴梳理各自的工作中,有哪些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并思考如何跟这些相关方建构有效的合作关系。
 
  行业经验:多方协同助力新茶饮包装减塑
 
  平行论坛三的主题是“多方协同助力新茶饮包装减塑”,该论坛聚焦新茶饮行业在塑料包装使用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探索环保包装的创新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毛达分享了在国际塑料公约背景下,新茶饮行业发展最具有“雄心”的理想愿景:国家层面设定更高的回收和再生目标,督促品牌商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重用杯商业模式迅速普及,同时公众也应逐步摆脱一次性的消费方式。
图: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毛达分享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副秘书长陈岩表示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废塑料的回收率和高值化利用率,因而需要通过设计让废弃的塑料制品易于被正确识别和分拣,易于进入回收体系和再生体系,以便尽可能实现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
 
  REDO重塑设计创始人朱慧博士认为可持续设计是推动包装创新的有效方法。他提出新茶饮包装可以通过“上游创新”和“下游创新”来减少和改善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游创新”即在设计开始之初就采用系统性的创新思考方式,考虑包装在全生命周期的物质流动;而“下游创新”则在包装的回收和再利用中进行创新。
 
  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陈娟娟分享了对新茶饮包装减塑指标体系的研究结果,通过对新茶饮企业的减塑战略、信息透明、减塑行动、公众沟通与传播、信息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表示目前大多新茶饮企业减塑均处于准备和起步阶段。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苏南分享了蔚蓝地图APP上开展“自带杯随手拍”活动,发现93%的新茶饮门店没有明显的可自带杯提示,有较大改进空间,并倡导新茶饮企业与公众共同参与到自带杯行动。
 
  太平洋环境资源中心驻重庆代表处无废城市项目经理李春华分享新茶饮的减塑路线,建议新茶饮行业通过源头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有效回收(Recyle)、材料替代(Replace)这四条路径来推行新茶饮包装废弃物减塑。
 
  圆桌讨论环节,牛海燕总监分享了“茶茶好杯,返航新生”等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摆脱塑缚项目经理丁奕分享了餐饮外卖可重用模式包装案例的研究,并表示将在2025年开展一项循环杯试点工作;合肥善水环保执行主任张登高表示可以从商务领域进行创新示范行动,推动外卖平台落实减塑行动,多方共同助力新茶饮行业减塑效果提升。
 
  行动故事:洁净自然,从山巅到海洋的零废弃探索
 
  2023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零废星球项目联合美团青山计划共同发起青山公益洁净自然行动,项目聚焦城乡、荒野、海岛领域开展社区垃圾减量回收、捡拾、跨界宣传等行动。本次分论坛邀请第一期项目优秀公益组织讲述过去一年在零废弃实践方面的行动和故事。
 
  来自SEE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高级项目官员王珏展示了洁净自然行动第一期项目成果:在高原推动建立了70个零废弃牧民家庭并开展超2885场公众传播倡导活动;在7个城市的13个社区、8个校园落地垃圾分类工作;在舟山市青浜岛和福州市东庠岛启动零废弃岛屿项目;通过儿童剧《瓶子的麓湖历险记2》和环保舞台剧《如何杀死一只鲸》的形式倡导公众参与零废弃生活,过去一年项目触达人次超40万。并在2024年3月30日国际零废弃日,SEE基金会携手美团青山计划正式建立“洁净自然行动网络”并对外发布宣言。
 
  主旨分享环节,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项目专员洛松昂文分享了如何推动建立零废弃牧民家庭;上海爱芬环保郝利琼分享了如何通过加分计划为地方伙伴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提供指导;上海海知趣机构负责人刘永龙分享了海岛社区以及岛民如何参与零废弃岛屿建设,并讲述与团队核心成员在此期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大城小村社会创新工作室的机构负责人李棣,讲述如何通过艺术赋能引导儿童利用废弃物参与零废弃行动。
图:圆桌环节-多元环境中的零废弃治理新策略
 
  最后,来自城乡、荒野、海岛以及公众宣传领域的11位嘉宾,分别围绕“多元环境中的零废弃治理新策略:高原、城市与海洋领域的创新与挑战”和“艺术赋能零废弃:通过跨界传播倡导公众践行零废弃”的两个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每位嘉宾都将所获、所得、所思与现场参会者进行畅聊。
 
  从倡导到行动:公众参与,从举办一场践行“零废弃”的零废弃论坛开始
 
  “公众倡导远远不止是传播与互动,还应与更多行动路径,如行为模式的改变,公众持续参与,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改变等相结合。”平行论坛主持人,北京诺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吴骁在开场时点出了零废弃公众倡导中,行为改变的重要意义。
 
  接着,上海浦东乐芬环保公益促进中心(捡拾中国)项目专员舒格对公众倡导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框架进行概述,并解释中西方视角的差异与共识,提出概念在时代中的演化。
 
  主旨分享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陶传进教授分享了如何对公众倡导类的公益产品进行评估和思考。他指出,公众倡导中的节点问题都必须回答,每一个都少不了:公众凭什么愿意?公众有能力做么?是否对接到可持续运作的轨道?公众倡导,要让公众在行动中,在生活中感受到一种可能,感受到这种可能发生后让自己更舒服。
 
  元公益咨询机构创始人王瑛分享从“传播”到“观念的转变”最后到“行动”,行业中不同的工作手法,如零废弃论坛、媒体联盟、志愿者网络等对倡导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她认为倡导的终点不是“让大家知道”,还要思考如何让行动可以“上得去”也可以“下得来”。
 
  乐芬环保总干事王子人以“世界清洁日”为案例,从公众宣传、公众参与、公众动员三个角度去实践公众倡导,她认为公众倡导主要是通过宣传手法向受众提出倡议,并提供路径导入行动让公众参与。
 
  诺路环保项目总监宫悦以“大型活动中的零废弃倡导”为案例,介绍了近几年诺路在倡导思路的两大转变:从利用场地到利用场景、从教育对象到合作伙伴与服务对象的转变,共同去回应零废弃理念在大型活动中如何对不同群体提供对应的价值。
 
  最后,大家围绕了未来“公众倡导”如何切入到工作行动路径中展开了探讨与交流。
图:现场互动
 
  从认知到行动路径,从倡导到模式改变,本届论坛的组织者也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图:零废弃主题展之“零废家园建设指南”作品
 
  论坛现场,一场“零废弃主题展”令参与者耳目一新,据悉,展品来自论坛前夕“零废家园建设指南”作品征集活动收到的50余份投稿,同时展出的还有牛奶盒回收再生物品、无毒先锋科普、厨余堆肥等环保场景和内容。
图:零废弃主题展之牛奶盒再生物品
 
  参与者还能在论坛现场找到更多 “零废弃行动”细节:现场毫无“一次性”瓶装水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桶装饮用水和酒店提供的茶杯;论坛物料均采用零废弃设计思路,话筒托、倒计时板等均为可重复使用;据主办方统计,论坛期间共产生厨余垃圾5.8公斤,其他垃圾约2公斤。主办方、参与者共同进行了零废弃会议的良好实践。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neibu.hbchanyelian.com/News-4295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