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净化,处理量大, 可移动性强, 安装迅速,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环保节能,护成本低
产品型号: | |
---|---|
品牌: |
产品型号: | |
---|---|
品牌: |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物质基础。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水
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不断
加剧。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8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不均,在水资源保有量相对较大的南方省区同样面临缺水的威胁。
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鼓励水的复用和回用,经过近3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水的重复使用上
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技术和工艺上都为城市排水的重复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上述基础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完善了各种相关和配套规定和标准,倡导和激励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已得到全世界各国的认可。收集利用的雨水在一定范围内可代替自来水,以缓解城市水资源的
短缺,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负荷。而屋面雨水污染程度较轻,处理成本低,更应该是我们收集利用的主要
对象。
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处理、回用简单的优势。因而,对其收集、处理回用,近年来日益受
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在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对城市雨水的
利用与资源化非常普遍。而我国对城市雨水,特别是屋面雨水的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经过各科研部门和水处理单
位的积极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投入工程使用后,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
果。
雨水的利用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利用是采用多种雨水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资源:直接利用是将
雨水进行收集、贮存和净化后,水质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然后直接用于冲洗路
面、绿化、洗车、冲厕等。
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高,随着径流的持续,雨水流经的物体表面被不断冲洗,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到相对稳定的程
度。所以,直接弃流初期雨水已成为减少收集的雨水中污染物的一个有效途径。许多国家在雨水利用工程中,将弃流作为
整个雨水收集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为雨水的贮存和后续处理提供水质相对稳定的水源,同时,也避免收集和处理单场降雨量产生很小径流的雨水。
由于降水淋洗了大气污染物(主要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和集水面积累的大气沉积物以及屋面材料产生的污染
物,致使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初期雨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有COD、SS,还有极少量的铅、磷和氮。同时雨水可生化
性差,BOD/COD通常只有0.1~0.15。经初期雨水弃流后的雨水水质则较为稳定,如COD为80~120mg/L,ss为
20~40mg/L,色度为10~40。对于屋面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可根据试验测定或按2~3mm降水量进行计算;对于路面雨水
可按3~5mm降水量进行计算。本方案屋面初期雨水弃流量按2.5mm降水量计算,路面雨水按4mm降水量计算。弃流后
的中、后期雨水COD质量浓度可稳定在100mg/L以内,可以确保获得较好的雨水水质。
雨水→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储存池→A/0 MBR→清水(消毒)池→回用
雨水→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一雨水储存池→磁混凝系统→清水(消毒)池→回用
雨水→初期雨水弃流装置→雨水储存池→混凝+过滤→清水(消毒)池→回用